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不卡_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_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_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_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中國政府采購報社主辦 財政部指定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
當前位置:首頁 >>實務操作 >> 實務操作(探討)電子報 >> 錯誤評審影響中標結果,已履行的合同有效嗎

錯誤評審影響中標結果,已履行的合同有效嗎

欄目: 實務操作(探討),電子報 時間:2025-06-19 16:41:54 發(fā)布:管理員 分享到:
【摘要】

【案例看臺】

錯誤評審影響中標結果,已履行的合同有效嗎

■ 陳柏青

案例回放

某市教育系統課桌凳政府采購項目于2024年8月11日開標,5家公司參與投標并通過資格審查和符合性審查。代理機構于8月13日發(fā)布中標結果公告,并向A公司發(fā)出中標通知書。8月16日,中標單位與采購人簽訂了318萬元的政府采購合同。8月21日,排名第二的B公司(與第一名僅相差0.28分)以A公司ISO9001認證過期為由提出質疑。代理機構在復核A公司ISO9001認證證書原件時發(fā)現,A公司的認證證書已于2024年3月31到期,因證書掃描模糊不清,其中3名專家將“3月”看成了“8月”,因而在該項評分中均錯誤地給予1分,另2名專家該項評分為0分,各投標人其他客觀分評分均無錯誤。

8月28日,代理機構依據《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六十四條第三款規(guī)定,組織原評標委員會重新評審。重新評審確定B公司為中標單位,通知采購單位與原中標人終止合同,并將重新評審情況書面報告了本級財政部門。

9月4日,A公司不服質疑答復,向財政部門提起投訴,強調本項目合同已經大部分履行,在采購過程中自身并無過錯,將評審專家的錯誤轉嫁由中標人承擔不公平,要求認定重新評審確定B公司為中標人的行為無效,并讓A公司繼續(xù)履行合同。

問題引出

專家評審錯誤并影響中標結果,已履行的合同還有效嗎?

案例分析

對于采購人和A單位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業(yè)界存在兩種不同觀點。

一種觀點主張合同無效,應依法解除。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詢問或者質疑事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采購人應當暫停簽訂合同,已經簽訂合同的,應當中止履行合同。”當經調查確認質疑屬實且該質疑對中標結果產生影響時,意味著此前的中標過程存在瑕疵,不符合法定的中標條件和程序。基于此,已經簽訂的合同因缺乏合法有效的中標基礎,應當被認定為無效。

第二,《政府采購質疑和投訴辦法》(財政部令第94號,以下簡稱94號令)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對采購過程、中標或者成交結果提出的質疑,合格供應商符合法定數量時,可以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的,應當依法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否則應當重新開展采購活動。”本案質疑成立且影響中標結果,合格供應商仍有5家,可以另行確定中標供應商,認為采購人據此解除與A公司的合同,于法有據。

第三,本案質疑事項成立。依據94號令相關規(guī)定重新確定第二名B公司為中標人,不僅彰顯了有錯必糾的法治精神,更有助于提升行政效能,切實保障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充分體現了公正誠信的法治要求。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合同繼續(xù)有效,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根據《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政府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及本條第二款“政府采購當事人有其他違反政府采購法或者本條例規(guī)定的行為,經改正后仍然影響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依法被認定為中標、成交無效的,依照前款規(guī)定處理”的規(guī)定。本案中,政府采購評審專家違反了《實施條例》第七十五條“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未按照采購文件規(guī)定的評審程序、評審方法和評審標準進行獨立評審”的規(guī)定,且經改正后仍然影響中標結果。在此情形下,正確做法并非終止合同,而是按照《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繼續(xù)履行合同,給采購人或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根據94號令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對合同已經履行且投訴屬實,影響或者可能影響采購結果且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也是由相關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而非終止合同。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政府采購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政府采購合同繼續(xù)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變更、中止或者終止合同。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政府采購合同繼續(xù)履行并不會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因此合同不得擅自變更。對B公司合法權益受到的不當侵害,B公司可依法要求本項目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本案中標人A公司不存在過錯,采購人、代理機構及評標專家的錯誤不應由中標人承擔。若撤銷已經履行的合同,不僅會破壞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影響市場的穩(wěn)定和可預期性,使市場主體對交易缺乏安全感,不利于經濟活動有序開展,而且還將涉及復雜法律問題與后果,引發(fā)大量不必要的糾紛和訴訟,導致司法資源過度消耗。在司法實踐中,合同履行后被法院確認無效的情況并不常見,除非合同簽訂存在欺詐(弄虛作假)、脅迫、違反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和違背公序良俗等無效情形時,法院才有可能依當事人請求依法確認合同無效。

第五,本案情形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第一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第一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第一百五十四條規(guī)定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因而合同需依法繼續(xù)履行。

第六,有網友曾向財政部留言(留言編號:1214-3589644):“政府采購中標公告公示后,甲乙雙方快速簽訂了合同,這時還在質疑有效期內,有其他投標人質疑中標結果,最終質疑成立,那簽訂的合同作無效合同處理嗎?”財政部答復:“質疑事項成立不直接導致合同無效,若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的,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中提出的《實施條例》第五十四條“應當中止履行合同”的目的是進一步查明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原因,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若查明投訴成立是由于中標人弄虛作假、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要求等情形,且政府采購合同繼續(xù)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則合同可能存在解除和撤銷的可能。

對于第一種觀點所提及的94號令第十六條規(guī)定,筆者認為,當質疑成立且該質疑對采購結果產生影響時,如果能夠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那么理應依法依規(guī)另行確定。然而,根據《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規(guī)定,結合本案實際情況,該項目的采購合同已大部分履行。在此情形下,已無法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所以,94號令第十六條中有關解除合同并順延第二名中標的規(guī)定,在本案中并不適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本項目中,采購人與A單位所簽訂的合同合法有效。代理機構重新評審并確定B單位中標的做法,存在法律適用錯誤,該行為錯誤且無效。如果合同履行過程中給采購人或供應商造成了損失,依據相關規(guī)定,應由責任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東陽分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本文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第1445期第4版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