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層公務出行“蕪湖模式”
探索基層公務出行“蕪湖模式”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當前基層公務出行面臨的難點問題為切入點,按照“建平臺信息化、按距離精準化、定系數人性化、組合式多元化、自然村網格化、新能源低碳化、多功能開放化”工作思路,運用信息化平臺,創新推行“距離保障法(信息化平臺+精準貨幣化補貼)”模式,為減輕基層負擔,提升基層工作效率、保障基層運轉提供了“蕪湖方案”。
聚焦基層出行保障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國家對于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層工作的多樣性、緊迫性、復雜性與基層有限的公車資源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尋求新的途徑來解決當前問題迫在眉睫。為此,蕪湖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自2022年以來多次前往南陵、繁昌、無為、灣沚等縣區進行實地專項調研,通過座談、訪談等多種方式征詢相關部門、干部職工意見,梳理出當前蕪湖市基層公務出行存在的模式運行不夠便捷、補助標準不夠精細、車輛保障不充足、規范管理面臨挑戰等四個方面主要問題。
蕪湖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立足現實情況,積極轉變工作思路,由原先的“公務用車保障”轉變為“公務出行保障”,將原先的用車保障方式升級為“距離保障法”,即在安徽省公務用車管理信息平臺上,新增“距離出行”模塊,借助北斗定位系統智能測量出行公里數,自動計算每人每次出行的補貼費用。出行人可駕駛私人車輛,出行前在APP上進行“出行申請”,并在目的地和途經地“打卡”,即可在平臺內自動生成實際出行公里數和同行人的補貼費用。
“距離保障法”以“七化”為基本工作思路。
一是建平臺信息化。依托公務用車管理平臺納入“全省一張網”管理,全程在線記錄。實時掌握出行事由、里程、費用等,數據可回查可追溯,可管可控。
二是按距離精準化。起(終)點設置由原先的行政村具體到了自然村或者農戶家,平臺依托定位系統可智能計算行程公里數和費用,使得用車信息更加精準真實。
三是定系數人性化。綜合考慮山區、丘陵區、圩區的道路狀況及各鄉鎮實際,每公里用車的補貼系數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充分保障基層工作者的合理權益。
四是組合式多元化。既可以使用私家車、出租車,也可以使用社會車輛,既可以使用燃油車,也可以使用新能源車,最大化滿足基層多樣化的用車需求和現實條件,既可以單獨使用“距離保障法”,也可以多種方式組合使用。
五是自然村網格化。除行政村外,“距離保障法”將自然村也納入到平臺管理,進一步細化了網格布局,增強了基層干部進村入戶工作的意愿。
六是新能源低碳化。目前的補貼費用標準是以燃油車的費用標準來執行,鼓勵干部職工使用新能源車,既符合黨政機關帶頭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要求,也推動基層節能低碳環保工作的開展,最終實現綠色低碳出行。
七是多功能開放化。除常規派車功能以外,平臺將逐步加入日常考評考核、工作日志等管理功能,進一步豐富平臺的功能,優化基層干部的使用體驗,推動基層治理方式的現代化。
三階段推進市縣鄉全覆蓋
蕪湖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經過認真分析研判,制定形成“鄉鎮試點運行、縣區動員覆蓋、全市布置跟進”的三階段工作目標,力求“距離保障法”能夠在全市范圍順利推廣。
第一階段為鄉鎮試點運行。“距離保障法”于2022年9月在南陵縣許鎮鎮、工山鎮同步試點運行,試點鄉鎮以鎮黨委會會議形式,形成會議紀要,出臺本鎮區域范圍內公務出行貨幣化補貼試行實施辦法,明確領取車補的相關標準,前期采用雙軌并行的工作方式,即讓老辦法與新模式同時運行,避免出現因操作不熟悉或系統開發不完善等原因對日常工作產生影響,試運行成功后,兩鎮分別于2022年11月、12月開始正式運行。
第二階段由鄉鎮試點到整縣覆蓋。在試點鄉鎮成功運行的基礎上,2023年2月,南陵縣召開其余6個鄉鎮動員培訓會,布置全縣覆蓋工作。縣分管領導多次主持召開會議進行動員布置,各鄉鎮主要領導親自抓,縣局全力支持,以點帶面、層層推進。2023年6月,南陵縣完成縣域全覆蓋工作,運行效果顯著,截至2025年4月底,南陵縣8個鄉鎮注冊人數1215人,產生訂單125270筆,產生費用5244162.66元。
第三階段為全市全面推行。蕪湖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組織召開觀摩培訓會、交流座談會等,全面推進“距離保障法”。截至目前,各縣市區已完成平臺部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確保基層工作高效穩定運轉
“距離保障法”的順利推行,提升了基層公務出行的工作成效,確保干部能夠下得去,現場能夠到得早,工作能夠落實好,促進了基層工作高效穩定運轉。相較于原先的模式,“距離保障法”取得以下實效。
——出行更加便捷。過去的用車補貼模式停留在人工紙質審批階段,簽字數量多、難以及時審核,每次公務出行都會產生較大的時間成本,影響了基層工作開展的效率,實行“距離保障法”以后,用車人只需通過在手機端“一次申請+兩次打卡”,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各項審批和出行流程,實現便捷化公務出行。
——派車更加高效。隨著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鄉鎮工作人員擁有私人車輛,這為實施“距離保障法”提供了硬件基礎,使用者可根據自身任務需求,使用私家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并通過信息平臺一鍵結算,使得派車效率大大提高。
——補貼更加合理。“距離保障法”實現了從行政村到自然村的延伸,解決了同一行政村內不同自然村距離差異較大,而補助標準相同的問題。同時,平臺審核也更加規范,能夠按照實際公務行駛里程進行精準補貼,杜絕了公務用車補助多報、虛報等問題。
——管理更加透明。“距離保障法”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通過信息化手段扎緊公務出行監管的“數據鐵籠”,系統實時掌握出行事由、里程、費用等關鍵數據,全程以工作軌跡作為依據,使得基層公務出行管理更為透明、監管更加有效。
——成本更加節約。“距離保障法”創新運用數字化技術,將基層工作者從原先的紙質申請、審批、結算等繁雜的程序性工作當中解放出來,實現了基層公務用車申請、審批、結算無紙化、一鍵式辦理,既減少了時間成本,也節約了管理成本(如下圖所示)。
——工作更加積極。“距離保障法”更加人性化滿足鄉鎮干部職工的公務出行需求,使得基層工作者能夠第一時間開展各項工作,而不再像過去按照慣例被動等待派車。同時,工作得到落實,成績得到肯定,也大大提高了基層同志的工作熱情,形成了“高效便捷出行—工作負擔減輕—工作成效提升”的良性循環。
“距離保障法”在蕪湖首創后,部分城市紛紛關注和學習運用,并積極推廣。安徽省馬鞍山市、六安市、銅陵市、安慶市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廣的工作思路加快部署,目前有5個鄉鎮作為試點,應用范圍涉及4個縣區、49個鄉鎮、50家區直機關、69家事業單位。
從各試點運行情況看,“距離保障法”在有效保障基層公務出行需求的同時,降低了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六安市金寨縣雙河鎮2023年7月交通費合計為13993元,8月實行“距離保障法”后,交通費合計為11052.39元,與7月相比下降了21%;長嶺鄉2023年7月交通費合計為6760元,8月實行“距離保障法”后,交通費合計5058.12元,與7月相比下降了25%。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甘肅省酒泉市、江蘇省南京市和蘇州市、江西省贛州市、河南省許昌市等地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先后來蕪湖進行交流考察,學習借鑒“距離保障法”的做法經驗,計劃推廣應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工作任務多、責任大,各種重點工作、常規工作、專項工作等交織在一起。合理保障基層公務出行,關系著服務群眾的實效和基層治理的成效。為便利縣鄉保障范圍之外、公共交通不便地區的公務出行,蕪湖市依托安徽省公務用車管理信息平臺,堅持一線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科技賦能、創新管理,探索實行“距離保障法”,既規范了公務出行管理、減少浪費,又為干部下沉一線提供了保障。“距離保障法”是適應基層工作需求和發展變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頂層設計與基層實際有機結合的一種有效嘗試,它源自基層干部職工的工作需要,是一次特色創新。下一步,蕪湖市將不斷完善平臺功能和制度配套,為破解基層公務出行難題、保障基層公務出行貢獻“蕪湖智慧”。
(供稿單位:安徽省蕪湖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