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國稅“政采內控機制建設”系列報道⑤】“個體效益必須服從整體效益”
【貴州國稅“政采內控機制建設”系列報道⑤】
“個體效益必須服從整體效益”
——貴州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張雄談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本報記者 周黎潔 實習記者 張靜遠
政府采購制度可以概括為18個字:少花錢、多辦事;花了錢、辦好事;辦了事、不出事。——張雄
“現在,政府采購工作已經成為我們不可缺失的有機組成部分了。”作為貴州省國稅系統政府采購改革的親歷者和決策者,貴州省國家稅務局副局長張雄肯定地表示,過去5年,政府采購工作對該局核心業務工作產生了積極影響。
和“十一五”時期貴州國稅系統政府采購工作取得的跨越式發展成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記者面前的張雄顯得格外低調、謙遜,“多做少說”、“務實求真”是他一貫強調并踐行的信條。
“推行政府采購,我也有個心理轉變過程”
貴州國稅系統的政府采購工作起步于“十一五”時期。
2004年底,張雄開始分管局財務處。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歷的他感到,要把依法采購、法治管理的理念扎實貫徹下去,將政府采購工作帶上軌道,至少需要3年時間。
張雄清晰地記得,在剛剛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的時候,質疑的聲音很多。“我坐在辦公室里,一天會接好幾個投訴電話質疑這項工作。”不僅如此,在一些公開的場合,張雄也會被當面質問有關政府采購的問題。
由于同時扮演著政府采購用戶和制度推進者的雙重角色,張雄一方面親身體會著這項新制度帶來的新變化,另一方面為推進這項改革尋找著突破口。
“和大家一樣,我用的東西也要政府采購。以前買一個東西,報上去很快就到了,現在要走政府采購程序,公開招標至少要等20天。對于推行政府采購,我心理上也有一個轉變的過程。不過,我的這個轉變過程可能要比別人短一些,因為我還要擔負起推進這項制度的職責。”張雄說。
效率問題,是當時最突出的矛盾集中點。但是經過研究分析,貴州國稅沒有在效率問題上糾結、打轉,“我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是政府采購法治觀念轉變、依法采購意識提高的問題。因為采購程序是法律規定的。”于是,貴州國稅抓住一切機會、創造一切機會宣傳政府采購。“我們當時做了決策,要求必須做到程序合法,這是首要前提。如果連采購程序都做不到位,還談什么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張雄說,“總的思路是,不能把執行規范程序與效率對立起來看問題,先做到規范采購,在規范中實現時間效率、資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的統一。”
也許正是由于最初的這種堅定和堅持,他們贏得了將這項制度推行下去的時間和環境。在堅持的過程中,大家對政府采購工作和制度的認識、對采購效率的認識逐漸豐富起來了。
張雄深有感觸地說:“這個過程,不僅是程序的規范,更重要的是新機制的建立、新的采購習慣的養成。”
“把政府采購作為稅務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對貴州國稅而言,“十一五”時期,是政府采購工作“打基礎”的階段。在依法采購意識提高的同時,他們迅速投入到建立符合貴州國稅系統特點的政府采購工作框架中來。
2005年7月,按照國稅總局“總局—省局兩層工作架構”的要求,貴州國稅在局財務處設置專崗、配備專人負責政府采購工作,并由一名副處長專職管理,直接對分管局領導負責。“當時局里的決心很大。”張雄說。經過5年的穩步推進,貴州國稅系統政府采購工作已經全部實現統一歸口財務部門管理,9個地(州、市)局均有專崗專人負責,一名科級干部兼職管理;96個縣局均有兼職人員負責。
緊接著,根據國稅總局印發的政府采購管理制度,貴州國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了多個政府采購專項管理辦法。尤其是在堅持“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加強政府采購內控機制建設、探索“兩權”運行規律等方面,更是走出了一條符合貴州實際的創新之路。
張雄說:“光說不行,要開展工作。要靠人、靠制度、靠機制確保實實在在地推進這項工作。”2009年8月,在總結多年實踐的基礎上,貴州國稅提出了建立“三級聯動內控機制”的構想,并積極付諸實踐,最終實現了用1套機制、2項制度,以管人、管事、管流程為關鍵點的內控管理全覆蓋。
“這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再將實踐上升到制度層面的過程。”張雄說。通過不斷總結工作成效,他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政府采購制度的保障功能:不僅僅是高節支率帶來的“數字喜悅”,更重要的是規范管理的示范作用和政府采購工作對稅務工作的促進作用。
“政府采購工作不是國稅系統的核心業務,但是要將它作為稅務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去研究、部署。將資金使用安全、黨風廉政建設和稅務工作聯系在一起,那么政府采購的內控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不能為了政府采購而政府采購。”由于不懈堅持,政府采購的整體效益已經在貴州國稅系統顯現出來。“僅就個體而言,政府采購可能會帶來個體效益方面的損失,但從整體效益來看,這是一項好制度。個體效益應該服從于整體效益。”
如今,在貴州國稅系統,大家已經形成了自覺執行、自發監督政府采購的氛圍。對于這項“好制度”,張雄概括為18個字:少花錢、多辦事;花了錢、辦好事;辦了事、不出事。
“深化改革,靠人更靠機制”
“十二五”時期,無論是從公共財政管理出發,還是從服務于稅收事業發展來看,形勢的發展對做好政府采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圍繞“服務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稅收”的新時期稅收工作主題,和總局對“十二五”時期國稅系統政府采購工作的總體部署,鞏固、提高全省政府采購工作,張雄成竹在胸。
“總體來講,我們要在‘深’和‘細’上做文章,要在抓效率、抓內控、抓規范、抓隊伍建設方面深耕細作。”張雄說,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采購效率和程序的統一,要通過抓采購效率來提升其他業務工作;要在內控機制建立的基礎上,不斷補充和完善,通過制度加以保障;要實現從計劃安排到資金支付整個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環節和環節之間的規范管理;要圍繞“人才興稅”戰略,培養政府采購領軍人才。
事業興衰,關鍵在人。在張雄看來,人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但是深化改革,靠人更要靠機制。他們已經為培養政府采購領軍人才的目標規劃了一整套實施方案,同時也不放松機制建設。“機制是一種保障。‘十一五’時期我們已經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大線條的內控機制建立起來了,還需要完善細節,比如在成效評估上,我們還需要建立評估體系等。”
走過艱難的起步階段,站在“十二五”的新起點上,貴州國稅務實的作風、堅定的信念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為迎接新的挑戰做好了準備。(張靜遠/攝)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